千年瓷语——旧金山亚博瓷器之旅
瓷器,由土质材料经魔法般的窑火变幻而成。这种神奇的艺术品,在东亚漫长的历史上千姿百态,令人眼花缭乱,又觉得难以捉摸。其实,这些瓷器都是可以被“解码”的。近日Thomas带领我们参观了东亚瓷器藏品多达数千件的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,领略了凝结其中的艺术之美和恢弘历史。
故事开始于陶器。陶器历经新石器时代的红陶、黑陶,殷商的白陶和春秋战国的灰陶,东汉晚期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前,汉朝仍是陶的天下。汉朝随葬陶器中的井、磨、家禽、灶台、场院、房屋,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。南北朝强大的造像技术随佛教传入中国,至唐三彩是高端陶器的最后余晖。唐三彩的表现力登峰造极,西域的骆驼仰头向天,嘶鸣声犹在耳边。
东汉晚期浙江宁波绍兴一带出现越窑,烧制青瓷,南北朝至唐代一直流行。陆龟蒙诗中“九州风露越窑开,夺得千峰翠色来”,表现的就是对这种青绿色的喜爱。北朝末期,北方窑口以含铁量更低的瓷土烧制白瓷,至唐朝邢定窑系成型,出现了“南青北白”的格局。唐末越窑烧制秘色青瓷,传闻极美,可乱世之中技术在中国已经失传。高丽青瓷是秘色瓷的直系传承,用Thomas的话说,颜色“美得令人肝颤”。宋瓷和高丽青瓷大量使用“冰裂纹”,是因瓷器冷却过程中釉出现裂纹产生。这一过程会断续数年,深夜书斋中瓷器“叮”的如风铃般的清脆声音,是当时文人追求的风雅。
宋代是瓷器史上伟大的时代。定窑似有光芒的白色,汝窑“雨过天青云破处”的天青,官窑工整匠气的粉青,哥窑的细密开片和金丝铁线,钧窑每一件都独一无二的玫瑰紫——五大名窑各成一家。而八大窑系成品或釉汁肥厚温润如玉,或汪洋肆恣,极具生活表现力。窑变、刻花、黑彩、影青,百花齐放的瓷器工艺背后,是匠人的心血与巧思,和民众对生活与美的追求。
宋末景德镇的技术突破和元代扩张中带来的苏麻离青,共同创造了声名赫赫的青花瓷,色彩浓烈、恢宏壮丽。明代正统、景泰、天顺政局动荡间瓷器的“黑暗期”,成化、弘治宫廷悲剧中斗彩鸡缸杯和娇黄釉的温情,嘉靖朝的道风浓厚和万历朝景德镇不堪压迫,官窑停产,瓷器的历史本身也是王朝的兴衰。康熙朝的豇豆红、珐琅彩,雍正朝的胭脂红、柠檬黄,乾隆时期极繁复的“扒花”技术,瓷器的颜色与工艺,至此终于随心所欲。
馆内有一面琳琅满目的墙,到活动尾声,被“解码”的瓷器仿佛开始诉说。南青北白、五大名窑、珐琅粉彩,几千年的工艺进步都在这里展现;唐三彩的豪迈、大航海的壮阔、洛可可的华丽,瓷器的历史也跨越了地理的限制;而汉代陶器的生活画面、明清帝王的恩怨情仇,还有那些广为流传的民俗风貌,瓷器的历史更凝结了一代代人们唏嘘或动人的瞬间。千年沉浮、一笔青花,皆是人间风华。